2011年11月7日下午2:30-5:00,在体育外围平台APP四楼会议室,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徐淑英教授为体育外围平台APP师生和部分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管理研究:现状与前景”。张钢教授主持了这次学术报告。
在学术报告中,徐淑英教授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间发表在国际顶级管理期刊上的有关“中国管理”的学术研究成果,并着重介绍了三篇综述文章。第一篇文章针对1984-1999年16年间发表在20种国际顶级期刊上的关于中国管理研究的226篇文章,分析了数量变化、研究内容、被引用情况等;第二篇文章回顾了2000-2004年间发表的20篇文章,其中大部分都是运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样本,系统化的理论构建极少或根本没有;第三篇文章的关注点在于中国管理研究是否具有中国的管理特征,样本选择了过去30年间发表的259篇相关文章加上发表在《组织管理研究(MOR)》上的43篇文章,从分析结果看,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并没有揭示出中国管理实践的任何独有特征,而是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全球管理研究的同质化趋势。基于此,徐淑英教授将中国管理研究现状总结为:选取西方期刊中的流行问题进行研究;应用现有的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情境;学者对发表文章的关注超过对管理学真理的追求;重视数量多于质量。同时,徐淑英教授也指出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世界管理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某些理论的假设基础不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理论就容易产生误导。此外,管理知识的同质化、对职业的关注替代了对知识创造的追求也令人担忧。因此,在管理研究中,应该鼓励多样化,这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也要鼓励年轻人带着热情去做有意义的研究,培养科学精神和自主探索精神,享受研究工作对于人类的意义;中国管理研究的希望在于关注情境。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徐淑英教授又结合具体例子进一步阐释了情境化研究的四种类型,即:与情境无关研究的情境化,对情境敏感研究的情境化,对某种情境下特殊问题进行研究的情境化,研究方法的情境化。其中第三种情境化研究正是我们要努力去做的,要研究中国情境下重要的问题,用中国的概念和逻辑去识别并解释中国的管理实践,在中国情境下发展管理理论。
最后,徐淑英教授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当你在思考图表和方程时,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并进一步强调指出,各类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都有责任推动情境化的中国管理研究,而个体研究者也要努力去做对社会有意义的研究。在徐淑英教授的带领下,与会者齐声诵读“推进对社会有意义的管理研究,创造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知识”。
整个学术报告过程充满了互动。与会者踊跃提问,徐淑英教授一一悉心解答,并和大家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索中国管理研究的可行路径和美好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