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表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撑等作用下,我国现代农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那么,“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未来发展路在何方?粮食安全应该如何保障?如何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日前,体育外围平台APP教授、体育外围平台APP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就上述问题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专访。
体育外围平台APP教授、体育外围平台APP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
一、农业可持续增长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学者提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时期和未来更长时期内,我国农业应该将可持续增长作为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您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请您对此进行分析阐释。
卫龙宝:首先,农业的可持续增长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五中全会公报里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就要求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由常规农业向可持续农业方向转变。可持续农业即农业的可持续增长是指在不造成环境退化的前提下,实行技术和体制变革推动农业发展;同时,这一模式在技术上是适当的,在经济上是可持续的,并能为社会所接受。可持续农业不但强调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和推动社会进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其次,农业的可持续增长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一方面,随着我国放开二胎政策,我国的人口极值又进一步上升,这就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农业的比较效益尤其是种粮效益低下,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加上国际农产品供给的压力,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水资源不足和农业需水量大的双重压力,迫使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始终是我国农业发展不可逃避的问题。为此,需要我国现代农业特别注重水土保持,发展农业生物节水、化学节水等技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发展废水处理技术、咸水淡化技术来增加水资源供应和循环利用,最大效度的节约用水;
最后,能源危机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所要面对的重大障碍。石油价格从2002年的每桶20多美元涨至2008年的每桶140美元左右,6年间,国际油价涨了6倍多,足以说明世界能源的紧张程度。因此,不少国家开始使用生物制能来替代石油。总之,围绕全球经济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应该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
最后,农业的可持续增长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农业吸收了过去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未来农业正是通过先进的信息、生物等多领域技术和组织化、社会化、集约化等科学管理经营制度,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十三五”阶段是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和自然环境进入了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阶段。该阶段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在劳动密集型或高附加值农业部门中创造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们应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劳动力流动的环境,建立有保障的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机制,增强农业基本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可持续性,提高农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城乡关系格局。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增长是“十三五”时期及未来更长时间内我国农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二、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网: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大幅下降,给农业生产者带来了一定损失。粮食价格缘何会出现下跌?请您对此进行分析阐释。在您看来,“十三五”期间,我国应该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卫龙宝:受全球经济影响,不仅全球粮价走低,大宗商品价格也都走低。尽管有国家托市收购政策,但是政策难以影响到市场。全球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后与中国市场粮价形成了差价,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国内市场供大于需,也导致了价格的走低。
我国从2003年开始,建立了农产品四项补贴和支持价格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在前些年中,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三连增”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随着外出务工收入的不断增加,补贴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作用显著减弱;由于保价收购政策,粮食价格下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已经有所缓解,大部分农民并不会因此而减少生产。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却普遍高于进口产品的价格。直接后果是用粮企业大量进口,同时国内产品出现卖难,国家库存大幅度增加。
因此形成了“生产的越多,进口的越多”的这个恶性循环,“十三连增”后,中国的粮食安全程度不升反降。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我的建议是:
1.保护耕地:在确保18亿亩耕地的同时,要不断提高非农业用地的效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整治、水利设施、中低产田改造等。
2.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辅之以适当的补贴机制,增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并应提供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病虫害防治等公共服务。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推行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率,降低劳动成本;同时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手中流转,提高农业经营规模,从而有利于提高单产和降低成本。
4.加强商品粮基地的管理,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可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巩固提高基地建设的基础,包括提高商品粮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有计划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配套设施等。
5.通过进出口调节粮食余缺:可以适当进口以弥补国内生产不足进口的产品。同时应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有效避免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对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冲击,防止个别品种集中大量进口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
6.通过国际合作,保证粮食安全。一方面,增加粮食贸易伙伴,提高中长期粮食贸易合同比重,减少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贸易风险;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组织、企业在国外租赁土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国外的耕地、水、劳动力等资源种植粮食,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防范粮食危机。
7.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粮食质量监管水平。包括统一粮食标准体系,增加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点以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检验覆盖率,健全粮食质量安全责任追溯机制等。
8.因地制宜地探索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发展得可持续性。提升农民对生态农业的认知程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增强对生态农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三、探索农业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网:“十三五”期间,聚焦农业发展,您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您有何意见建议?
卫龙宝:“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处于:以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作物品质结构和农业产业升级为特征的基本实现阶段初期。在这个阶段,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如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体制机制束缚无法形成农业规模化经营,生产水平无法适应农业机械化的挑战,人口流动与迁移导致粮食生产缺乏有效劳动力,新型农业主体如何进入农业生产部门、农业生产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等。在准确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的前提下,深刻剖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困境,努力寻找“破局”之法,才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达成追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三大目标以及依托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三大支撑,并最终体现现代农业功能多样、发展持续、环境友好的三大特性。
鉴于“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挑战,中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深化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适用新的发展形势,明确新的发展目标,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一个中心”、把握“两个联动”,贯彻“三个抓手、三个关键”。
这里所说的“一个中心”是要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农业现代化思路为中心,坚持体制机制反哺、公共服务反哺、产业发展反哺。同时要建立“农村—城镇”、“农民—居民”两个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机制,一方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除财产权益的二元化,另一方面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公共权益的二元化,以此来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另外,要贯彻我们所说的“三个抓手、三个关键”:坚持以农业生产为抓手,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要素的有效投入;坚持以农业加工为抓手,关键在于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坚持以农业销售为抓手,关键在于创新相关销售途径。只有在这样“统筹全局,多方联动”的战略布局下,中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蓝图才有可能实现。
(报道原标题:《“统筹全局,多方联动”,推动中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访体育外围平台APP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方式: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或者 输入微信号:zjusom-wechat 即可成功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