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技术本质对创新战略与创业风险的影响(Nature of S&T and its Impacts 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主讲人:徐作圣教授 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科技管理所
主持人:郭斌 教授
时 间:2016年12月5日下午1:30
地 点:体育外围平台APP紫金港校区体育外围平台APP1102会议室
报告摘要
当全球产业竞争及智能化须求的与日巨增,创新与创业、产业振兴与结构转型成为关键战略,其中又以科技创新最为基准。后者包含了跨领域技术集成与整合,而其风险与机会将会受到创科技本质及科技成熟度影响甚巨。本讲座将针对科技本质作一系统性的分类,并阐述科与技的差距、科技知识演进、产业结构与科技本质的关连性等项目作出系统性的分析,并以五大个案研究作作佐证,以验证本研究的合理性,包括了信息产业 (IC, 4/5G 无线通信) 、智能电网、VR、热力学理论分析等。
随着全球工业4.0政策陆续出台,技术智能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摩尔定律不再适用, 未来最成功的技术公司将是设计公司,而以科技知识为本的技术创新与设计将主导未来的竞争态势。事实上,不同科技与其衍生的产业创新存在着不同的竞争态势与产业结构。对某些新兴科技而言,其技术发展尚未成熟,产业标准也未底定,须仰赖产业中各个组成份子协力合作促成,属于合作型科技 (Cooperative Technology) ,其产业结构以地方分权式的分散组织 (amorphous) (如智能机器S人、5G通讯等) 、或专业化一条龙及客制化的组织 (石墨烯、新林料、生技等) 为主;对某些成熟性比较高的科技,其产业技术渐趋成熟,属于协调性科技 (Coordinative Technology) ,须要巨量的跨领域的技术整合,产业结构及中央集权领头羊式的寡占组织 (高通IC设计、苹果手机等) 、或协调性科技分布式技术中介型组织 (如技术中介、生产性服务业、ESCO等);对于成度较高以认知型科技 (Cognitive Technology) ,产业结构以寡占或一条龙独占为主。
报告人简介
教育经历
分析化学博士: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
企业管理硕士: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应用化学硕士:国立清华大学;
化学学士:私立辅仁大学。
研究领域
创新策略与产业分析、工业4.0及产业转型与发展战略、知识服务平台设计与管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分析及规划、表面化学、材料鑑定及仪器分析。
工作经验
1993 -目前: 台湾交通大学, 专任教授兼科技产业策略研究中心主任;大连理工大学江海学者 (2015~2018) ;北京清华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访问学者(2015);
兼职:台湾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 政府採购法评选委员(2011~);科技管理研究所, 专任副教授兼所长(1997-1999);兼任:证基会约聘讲师;天下杂志专栏作家(1995-1996);台湾科技管理基金会(董事,1999); 松凯科技董事(2003-2004); 台湾恺柏公司顾问;高科技发展基金会(董事, 2000); 台湾燃料电池基金会(监事,2000~2009);中华环宇经贸发展协会(理事长), 旭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顾问); 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执行顾问,1999~2001);台湾经济研究院(顾问);行政院开发基金财务审议委员会(委员;1997至2001);国科会整合型计画主持人(国家创新系统;1998-2000) ;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採购评选会 (委员 : 2012~)
1988-1993:美国阿莫可 (Amoco) 石油公司, 专案经理及资深研究员
1984-1988: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高级研究员。
1982-1984:美国来柏 (Leybold) 真空器材公司, 应用及行销工程师
获奖荣誉
IAMOT Top 50 list of researchers in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field, 2009 (获选国际科管学会 IAMOT 于2009年选拔的全球 50大科管学者,依据全球十大科管期刊于 2004~2008年的论文发表数); 2004年国际科技管理学会评鑑交大科管所为全世界排名第6名,个人排名为台湾交大第1名; 2007年台湾交大科技管理学术研究之推动评鑑为全世界排名第1名(见Technovation.2007.07.)
科技管理学刊第15卷第4期 (2010.12.) 统计台湾学者自 2000~2009 年于国际科管相关期刊发表文章数最多者 (10 篇)
2010年度「台湾国科会大专校院奖励特殊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