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界面新闻和上海报业集团主办,体育外围平台APP提供学术支持的“2016界面汽车品牌大赏”高峰论坛在上海绿地万豪酒店举办。行业专家、知名汽车制造商、汽车互联网新兴公司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汽车的未来。
作为主讲嘉宾,体育外围平台APP市场营销学系副主任、浙江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小毅副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讲述了在“万物互联”,“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大势驱动下,车企应如何拥抱未来的变化。
体育外围平台APP王小毅副教授
论坛上,界面新闻创始人何力致开场词,他呼吁汽车行业要重视基因、价值取向等文化属性建设。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顾问、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范剑平做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今年汽车产销量分别都突破2500万辆,增长速度超过14%,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研发,是车企制造商的机会。
此外,浙大管院王小毅副教授以“互联网时代汽车品牌重塑与营销机遇”为题做了主题演讲。其演讲内容如下:
汽车品牌的消费者脑神经营销
王小毅结合其在浙大管院所开展的神经营销学的前沿研究,展示了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汽车品牌的存在感官认知、运动认知、情感认知等三种大脑认知模式,共同形成消费决策。
他进一步指出,汽车品牌塑造要在现实物理世界、虚拟信息世界和人际社会世界三者不断叠加中完成;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技术已经形成了对这三大世界颠覆,一辆车通过数字化的表征和网络社群为消费者营造出的感觉,在驾驶过程中并不会消退,有时甚至会主导消费者对这辆车的现实感知。
更有人情味的精准营销
在进一步谈及车企应如何进行精准营销时,王小毅呼吁品牌应该多一点人情味和温度。他结合自己在浙大所开展的汽车促销大数据推送营销的研究指出,以试驾活动为例,常规的一对一定向邀约正逐渐被新方式所取代,品牌方更积极地尝试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的方法来找到目标受众;然而这样的手段由于缺少了与用户的前期接触,并不能真正打动所找到的目标用户,显得数字味十足,人情味不足,似乎偏离了精准营销的初衷。
他认为,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建立目标用户池,在此基础上利用多轮信息推送和触达,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链接,最后才转化为线下消费。
互联网汽车营销的三大变化
在“万物互联”,“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大势驱动下,车企应如何拥抱未来的变化?王小毅从消费者、销售、行业三个层面提出他的看法:
对于消费者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主导了汽车消费升级。有项神经营销学研究发现,消费者难以有效区分电视中插播的不同品牌汽车广告,因为它们都在强调汽车本身的千篇一律的性能,却少有与消费者当前的生活状态关联。车企需要清楚意识到,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在向“生活者”转变,而车企所要做的,正是通过合理的营销策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找到与其生活方式所匹配的产品。
他同时提出,在销售环节中,过去的大众分销,已逐步被集中平台和集中式服务所取代,但仍然不能解决用户市场不断细分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集中加分散的结合体。车企应该在每个圈层建立入口,以触达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而同一个产品,触达不同的消费者也要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最后,王小毅从行业层面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出行服务会进一步扩张到整个交通生态圈,而汽车作为生态圈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载体平台,串联起了所有的服务和关联产品。但未来扮演这种关键角色的汽车形态究竟是什么?或许是当下迅速崛起的互联网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又或许是正在飞速发展的是共享经济形态,或者甚至是全新的公共交通的载体形态。
王小毅认为,未来的汽车生态圈目前仍未形成一个固化的概念,其中的机遇大于危机,希望车企能够抓住机遇,重写市场。
信息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