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成为全球趋势的今天,人人都在呼吁“数字化政府”的出现。然而,政府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时代变化太快,如何能让“大象”起舞?如何能让“金字塔型政府组织”跟上时代的快节奏?很难,但并非没有办法。
近日,体育外围平台APP高级工程师、体育外围平台APP企业成长研究中心智慧经济与电子政务研究所所长葛亚力撰文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献言献策。在他看来,政府需要从“能力维度、服务维度、管理维度”三大维度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
体育外围平台APP高级工程师、体育外围平台APP企业成长研究中心智慧经济与电子政务研究所所长葛亚力
未来已来,政府该如何数字化转型?
葛亚力/文
什么是政府数字化转型?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政府为适应数字化社会环境,主动转变政府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的行为。只有政府对其业务进行创造性、革命性、彻底(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不仅仅是当前业务的数字化,更是对管理和服务层次、内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会得以实现1。
哪些动力在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政府数字化转型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升,相对而言,生产关系则远远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也就是说,生产力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推动力,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具体来说,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要求政府有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的快速迭代、概念的快速创新、突发性事件越来越频繁的暴发等,这一切都体现了两个要求:一是“变”,二是“快”。
“变”和“快”的要求对于一个“稳”“重”见长的、强大笨重的金字塔型政府组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颠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政府这头“大象”不仅必须学会“跳舞”,而且还要学会跟着快节奏的音乐灵活的“跳舞”。
其次,公众的预期持续上升。互联网的应用在不断改善公众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公众的预期2。这种预期包括交互体验、服务效率、服务时间、服务地点等方面的要求。
而传统金字塔结构的政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很难适应这种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虽然,各地政府都在不断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譬如建立政府的办事服务中心、一站式的服务网站、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等,政府这些工作一直都在努力提升,并且实际上很大程度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水平。但是,总是难以跟上公众对政府服务不断提升的预期,这就需要政府有一个突破性的服务创新。
第三,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靠单个企业已经很难与同行竞争了。也就是说,市场已经从企业间的竞争,上升到了供应链之间、价值网络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区域优势的竞争。这必然推动政府服务从办事服务、企业服务,上升到面向供应链、价值网络,甚至更高层面进行服务。虽然,市场以企业竞争为主,政府主要关注市场失灵的部分。但在政府主导的国企中、在关注市场失灵的层次上,仍然可以有所提升。只有这样,政府服务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发展。这对现有的政府管理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四,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对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也提出了极大挑战。作为地方政府,不但要理解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还需要对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等有快速、全面、有效地“感知”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和敏捷、科学的决策能力。宏观调控能力薄弱,是目前政府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在这个方面,既有政府的管理转型问题,也有领导个人的认知转型问题。
第五,现有的政府管理体系很难适应上述种种要求,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政府“感知”力弱的问题。所谓政府的“感知”力,就是信息下向上传递的能力。政府的这个传递“通道”存在严重干扰,信息失真、信息不全面、信息无效等问题比较严重,这对领导的管理、决策工作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也阻碍了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
如何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
如前所述,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政府为适应数字化社会环境而进行的政府组织、管理、服务模式、业务以及流程的创新,这是一个“互联网+管理”的融合创新。
什么是“互联网+管理”?简单地说,那就是用互联网手段拆解管理体系,并按更适应环境、更高效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
那么,如何进行组织?根据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三个维度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即能力维度、服务维度、管理维度。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维度
(1)能力维度
政府能力是政府做好服务和管理的基础,也是持续创新、不断适应变化的前提条件。
从能力维度,总体上看,转型工作是从当前业务工作优化、部门工作优化,向跨部门优化、政府智慧化方向提升,要让政府逐步从业务视角、部门视角的碎片化政府,变成从客户视角整合的一体化智慧政府。
在数字化政府的建设上,除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外,还要有非常关键的几个提升或转变:
一是从“固化流程”的建设思路转向“应变力”提升的建设思路;二是信息传递从政府部门内部的“层级汇报”模式转向全社会、全方位的“综合感知”模式;三是组织形态要从“人人组织”变为“人机组织”;四是管理决策要从“经验决策”变为“科学决策”;五是工作从“开环粗放”变为“闭环高效”;六是工作从“领导驱动”变为“数据驱动”。
在此基础上,相应的管理服务模式、机制、方法都会有很大的变革。
(2)服务维度
在服务维度,除了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便捷性之外,更主要的是要把服务从事项、事情,上升到事业、产业和区域等更高的层次。事项、事情的服务只是方便了办事人员,事业、产业和区域等更高层次的服务则是帮助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维度上层次越高,政府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贡献越大,当然,需要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也越多。
事项、事情都比较具体,易于理解。所以,把服务维度从事项到事情,虽然做起来会有不少困难需要突破,但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而从事情到事业、产业,就需要思维和专业能力上的突破了。
服务维度的几个层次之间,上下层既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也有一定的独立性。层次间的依赖关系就是说,要做好上一层次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下一层次工作是否做好,譬如,“事项”都做不好,“事情”就很难做好。层次间的独立性就是说,做上一层工作不一定要在下一层工作都做好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在“事情”还没有100%完全做好的情况下,未雨绸缪开始考虑拓展“事业”层的服务。
(3)管理维度
在管理维度,我们可以分为事务层、业务层、部门层、行业层、城市层等几个层次。管理维度的层次提升,小的方面说是对工作整体能力的表现,大的方面说就是执政能力的提升。从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看,目前,在管理维度上,绝大多数的系统都是在事务层,业务层管理都非常少。而所谓宏观调控能力,则是在行业层、城市层的能力建设。提升管理层次,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从表面看,管理维度的层次只是管理范围的扩大、管理层级的提升。实质上,这是要求管理者的格局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也即是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有些领导勤奋努力,但很难成大事,其原因之一就是在格局高度上不够,他们既没有深度,又没有高度;既不懂得细节层面上的变化对大局的影响,又不懂得在格局高度上进行变革。
在管理方法和技能上,不同层次的管理有不同层次的方法。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需要结合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各行业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并将这些领域的专家和能力融入政府的数字化体系中。
政府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府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各项技术都已成熟,包括IT技术、管理技术、经济学等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是,要真正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还是会有很多难点:
(1)社会认知屏障
由于“数字化”转型、“电子”政务等词汇有太明显的技术含义,加上社会观念对科学技术的迷信、轻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绝大多数人都会把政府数字化转型、电子政务等当作一个信息技术主导的工程。所以,许多地方政府都会让信息技术部门为主导数字化转型工作,建设任务也会找IT相关的专家和技术公司。而没有认识到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比一般机构改革具有更大冲击的变革。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工程”,因为数字化转型工程是要把整个政府进行创造性(甚至是颠覆性)的数字化改造。改造内容上到政府的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到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方法。所以,“一把手”和主导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团队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水平,决定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但是,通常“一把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深入理解政府数字化转型实质和巨大意义。
(2)人文社科缺位
技术进步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力,但不是转型的直接动力。政府数字化转型“应该围绕角色/责任进行创新,围绕洞察力、能力、行为以及操作程序进行创新”3。
要做好政府数字化转型,单靠信息技术和领导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运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譬如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管理科学与技术等。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政府的要求,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理念、运用管理科学和技术,构建新政府组织形态、新管理模式、新业务和新流程。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信息技术的范畴,需要不同领域,如人文社科专家的参与。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不少人文社科专家缺乏互联网思维,不了解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对人文社科产生的深刻影响,也缺乏与信息技术的对接能力。有些专家虽然能够结合互联网的趋势,但仅擅长理论研究,缺乏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这也造成了人文社科专家的能力缺位。
(3)缺乏科学态度
在早期建设电子政务项目中,很少进行专业化的设计,更谈不上顶层设计。后来逐渐开始做设计,但多数是免费设计,或者很低的价格请IT公司进行设计。现在智慧城市、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复杂度已大大提高了,但这种不设计、简单设计、单IT专业设计、人为压缩设计时间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既有认知上的问题,更有缺乏科学态度的问题。单一的IT专业设计或用行政手段代替科学设计和规划,其结果必然造成后续几年工作的无效或低效。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大量电子政务、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项目没有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
如果能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来开展政府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等建设工作,而不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其成效就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4)缺少复合人才
政府数字化转型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等各个方面,首先需要的是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的信息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当前,在政府数字化转型涉及的各专门方向上,社会上都有对应的专业人才。但能够站在政府全局的高度,整合各专业的能力进行顶层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却奇缺,这是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大问题。
除了缺少顶层复合型人才外,还存在各专业的专家知识老化、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问题。包括一些知名的专业管理咨询机构,由于不关注互联网对社会、对管理带来冲击,仍然延用传统的理论,导致一些咨询项目看似做得非常专业,但理念明显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结果必然是误导客户,甚至可能影响客户之后几年的发展。
总之,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根据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转型方向,希望能够避免大家在深水区“摸着石子过河”。
参考资料
1、数字化转型.百度百科.2017-10-16
2、数字化转型的五项关键驱动力.百度.2017-06-0321:31
3、缓慢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现实挑战.Techtarget中国.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