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房产库存高企卖不出去,就是住房买不起、摇不到号,面对房地产近年来跌跌涨涨、变幻莫测的“魔鬼性格”,人们几乎是“谈房色变”。眼看中国已全面进入新时代,国家也多次强调并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今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房地产的“魔鬼性格”,实现新时代下买房、卖房方面的趋利避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昨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加快推进租售同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等,那么,新时代下,政府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上可能有哪些动向?未来的房地产又将呈现哪些新特征?作为长期研究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学者,体育外围平台APP教授、体育外围平台APP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日前出席“致敬住房制度改革二十周年”活动时就上述话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体育外围平台APP服务科学与运营管理学系教授、体育外围平台APP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贾生华
研究领域: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资,公司治理等。
他以“浙江房地产20年发展报告”为题,解析了新时代下房地产的新特征,并从房地产企业、城市家庭和城市政府等不同角度,支招“如何让房地产发挥天使作用”。
一、新时代的房地产,有哪些新特征?
1.住房制度新探索:政府主导,控房价,扩保障
住房制度改革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和根本要求。那么,新时代对房地产的根本要求是什么?一是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消费要保障;二是城市房价要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因此,政府主导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特征,价格要调节,住房保障要扩大覆盖面。
2.住房市场新模式:政府干预,调供求,稳价格
目前培育住房市场的阶段已经过去,规范和调控是基本方向。在借鉴新加坡和香港住房制度基础上,进入住房市场的有效供给长期不足,大城市住房价格呈现长期上涨趋势。为了抑制房价,政府必然长期采取各类“限制性政策手段”控制需求释放。但如果市场遇冷引起金融风险,则可能释放需求,防止房价大幅下跌。
3.住房保障新思路:政府出面,扩范围,保基本
住房保障是重大民生工程。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迫切需要扩大保障对象范围,从户籍人口为主,转向覆盖全体“常住人口”。受到政府财力限制,住房保障要明确只能“保基本”,放弃过于理想化的政策承诺和心理预期,提高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和保障对象的满意度。同时,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可能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形成多主体供应和多渠道保障的新格局。
二、新时代下,怎样让房地产发挥天使作用?
在过去20年,顺应国家从温饱到小康的阶段提升,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培育了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在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大规模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扮演了“天使角色”。与此同时,房价持续大幅上涨,社会资源“脱实向虚”,新城市人口购房“亚历山大”,房地产也表现出许多“魔鬼性格”。
而进入新时代,国家层面转向约束房地产的“魔鬼性格”,房地产企业、城市家庭和城市政府等微观和中观经济主体也要相应地调整战略,趋利避害,让房地产更好地发挥天使作用。
1.房地产企业:生生不息,行稳致远
房地产企业是中国特色“政府主导、大规模、快速城市化”的重要参与主体,虽然名声不好,其实贡献很大。在新时代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应该坚决抵制诱惑,告别“数量规模野蛮生长”的发展模式,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珍惜土地,敬畏市场,回归本位,造福社会。特别是在当前“去杠杆”背景下,要注意控制风险。
2.城市家庭:因人而异,从长计议
买不买房,始终是个揪心的话题。过去20年来,买房的家庭都搭上了房地产的财富高铁。时至今日,不管你是庆幸还是后悔,都要笑着面向未来。再问买不买房,实在无法得到简单答案。不同的家庭身份、财产和收入状况,决定你的选择空间,需要按照“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制宜、从长计议”的思路具体分析和决策。大类来看,首套自住,有合适的尽快买吧;功能改善,合意就买;资产配置,优化结构;炒房投资,风险自担。
3.城市政府:经营城市,完善生态
在城市竞争过程中,城市政府经营城市的任务艰巨。过去30年,房地产成为经营城市的主战场。未来30年,房地产依然是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是,要更多从城市资源、人口、环境、人文、产业、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平衡,把城市看作一个复杂的、高集聚度的、大型生态系统,努力提高城市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